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乔佳新 通讯员 李响 杨莹青
邹桂平在沿河村为学生们上英语课。通讯员 胡鹏/摄
“打开抽屉,一摞五颜六色、写着签名的绘画纸醒目地躺在里面,最上面的是一张写着感谢寄语的绘画作业。我的思绪又飘回沿河小学,那节课孩子们都在安静地绘画。”今年8月,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的支教老师邹桂平在日记中细腻地勾勒出他在沿河村支教1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满是对孩子们深深的牵挂。
“我是个农村娃,在上大学时和同学们的相处中,我感受到乡村教育的滞后性,若能够被选中,我将会竭尽全力……”去年8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执着,27岁的邹桂平郑重地递交了申请书,并在《派驻乡村振兴帮扶点学校支教人员报名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的青春之火从繁忙的京九大动脉燃向了偏远乡村的讲台。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沿河村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乡村振兴帮扶村,沿河小学是这里唯一的一所学校。邹桂平回忆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那一双双澄澈、求知若渴的眼睛,内心涌动着一股庄严感和神圣感。”
沿河小学教育资源紧缺,教师们身兼数职,教学设备也非常落后,学生仅有35人。“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教育质量也无法与城里相比。”面对这样的现实,邹桂平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四年级班主任的重任,并主动接下了英语课、绘画课和音乐课。
相较于其他科目,英语课的教学路并不平坦。由于孩子们没有接受过英语启蒙教育,他们在学习时感到陌生且费力,邹桂平就从基础的字母和单词教起,耐心地拆解单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尽可能地掌握更多词汇。“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能力,我会在英语课上融入音乐元素,带领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邹桂平说,他还通过“集赞”的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开口说英语,“谁敢开口说英语,就能得到‘大拇指’贴纸,这是非常受孩子们喜欢的奖励机制。”渐渐地,孩子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这种授课方式也让邹桂平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私下里,孩子们亲切地称呼邹桂平为“火车老师”。
“要是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学习兴趣会更浓厚。”邹桂平这个简单的想法,在沿河村实现可不容易。为了解决沿河小学的教育环境问题,邹桂平找到南铁驻村工作队反映学校的教学情况。经过1个多月的奔走,启动帮扶资金,多媒体教学设备终于在沿河小学上线了。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视频动画一起朗诵、唱歌,学习的兴趣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在支教过程中,邹桂平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成长。国庆节前,邹桂平让学生们在许愿纸上写下自己最想实现的愿望,在众多许愿纸中,学生朱梦琪的愿望引起邹桂平注意:“寒假我好想去爸爸妈妈的工作地温州看看呀,然后和他们一起回家过年,他们都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邹桂平看完心里酸酸的,下定决心要在今年春节帮助她实现愿望。下课后,邹桂平立即拨通了朱梦琪母亲的电话,告知其在新学期的表现和春节愿望。电话那头,朱梦琪的母亲哽咽地说:“我们的工作越是到春节越忙,谢谢老师告诉我,今年春节我们一定回家和女儿团圆!”经过与家长的沟通,邹桂平计划今年寒假带着朱梦琪前往温州,让她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返乡的旅途。
为了让学生就近就便读书,省时省力省钱,邹桂平多次跟着校长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他向当地的村委会和驻村干部报告全新的课程安排,向家长们介绍了支教的项目和具体的目标计划,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只要村里的学校建得好,家长就不会舍近求远送孩子去县里读书,不仅不耽误干农活,一年下来还能节省两万元至3万元的开支呢。”目前,已有13名适龄儿童的家长表示要将孩子送到沿河小学学习。其中,学生白思涵的奶奶拉着他的手说:“邹老师,我家大孙女说学校来了一个铁路支教老师特别好,教他们唱歌,还教手工剪纸制作,学到了好多不一样的知识,大家都喜欢他。新学期开学,我也把小孙女送沿河小学来!”虽然沿河小学只是乡村小学,却同样承载着孩子们沉甸甸的梦想。“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同时也能为他们的家庭减负。”得到家长们的支持,邹桂平开心得像个孩子。
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邹桂平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他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将家风建设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他带领志愿者深入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帮助采摘辣椒,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此外,他还与驻村干部一起对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常态化走访调查,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邹桂平的付出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赏,在沿河村时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有一次,在走访困难家庭时,邹桂平了解到村民白自波因患精神疾病而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立即与驻村工作队协调,为白自波家送上了生活用品,并积极为他们申请救助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白自波的家人感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就在邹桂平即将结束1年的支教生活时,经过沿河村的申请和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准,他的支教期限被延长了1年。得知这一消息后,邹桂平兴奋地在日记里写道:“我和沿河小学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