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

 【字体: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从重庆开出的第一趟客车抵达成都站。


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
 
  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是记录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通的珍贵文物。纪念章凝铸了铁路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成果,见证了新中国铁路由抢修恢复走上大规模建设的历史进程,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件珍贵文物。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不断接管、修复既有铁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到1949年底,完成了包括京汉、京广、陇海、浙赣等重要铁路干线的恢复与通车,随之开始进行的还有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950年1月28日,铁道部发出本年度工作计划概要,明确规定要在重点地区进行一些新建工程和勘探设计工作,新中国的铁路建设由此发端。
  西南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但由于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非常不便。长期以来,四川人民一直梦想着能够有一条铁路通到本省。从1903年到1949年的40多年间,四川人民集股交捐、流血牺牲,修筑成渝铁路的愿望仍然没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西南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中央人民政府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修建成渝铁路。
  1950年6月,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兴建。整条线路起自四川成都,途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江津等市县,到达重庆,全长505公里。铁路修筑工程是极其艰苦的,但成渝铁路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为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成渝铁路建设中,从人民解放军抽调了2.8万名身经百战、政治过硬的战士,他们是铁路修筑的“开路先锋”。不仅如此,西南地区领导机关还发动铁路沿线8万多名农民和失业工人,由各地方政府和党委负责人亲自带领参与铁路修筑。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共同成立了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也组织了各自的筑路指挥部。在这些机构的教育领导下,不少农民和工人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认识到“修路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是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铁路修筑进展迅速。
  成渝铁路修筑前,最大的困难是枕木来源。为此,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召集3个行署区,将各区域内大批品质优良、适合制造枕木的木材提前送至修筑地点。铁路所需的钢坯,除一部分在重庆冶炼外,大部分从东北、华北运来,并在重庆压成钢轨。修建沱江上的铁路桥的材料由华东供应,而其他更多材料则就地取材。这样既为国家节省了建筑材料及运输成本,又加快了建设进度,还刺激了已多年陷于停滞的重庆炼钢、机械等工业,使其恢复活跃起来,并为一大批失业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经过两年的努力,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铺轨工程胜利完成。同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四川人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成渝铁路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长大干线。毫无疑问,它的建成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项壮举,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的“新建铁路先锋”。
  成渝铁路通车当天,重庆、成都分别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颁发给参加成渝铁路建设的所有人员一枚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即是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铁路建设开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的珍贵文物。
  纪念章设计简洁朴实,为铜质镀金珐琅,直径3.6厘米,上方镌有党徽,底部绘有铁路路徽和象征喜庆的飘带,两边麦穗环绕,中间铸有“成渝铁路通车纪念”主题文字和通车日期“1952.7.1”。这枚小小的纪念章凝聚着铁路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成果,讲述了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为铁路发展挥洒青春的故事。
  在对新中国铁路发展分期的讨论中,学界普遍认为1953年至1978年是“中国铁路骨架基本形成”时期,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正是新中国铁路搭建骨架的“开山之举”。而在不到30年的“骨架形成期”,中国铁路事业以辉煌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一时期,一大批连接我国各地区、各城市间的铁路相继建设完工,特别是西南地区几省在宝成、川黔、成昆、贵昆等铁路的带动下,省际、城际、城乡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并由此带动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与此同时,这一时期,铁路线布局渐趋合理,一大批桥梁、隧道、车站的建成和内燃机车使用率的提高大大提升了铁路的运输能力。铁路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追寻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开端,成渝铁路无疑应位列其中。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见证了新中国铁路由抢修恢复走上大规模建设的历史进程,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件珍贵文物。
  本文图片由刘佳提供
附件:
回到顶部